《電影‧巴萊》幕前幕後全紀錄
看“賽德克‧巴萊”時,
片尾畫面中一個個的工作人員出現到消失僅有短短幾秒鐘,
但要把全部的工作人員名單跑完,著實也花了好幾分鐘呢!
當時我坐在位置上,感動著,想說一定要看完,
為完成這部影片的無名英雄們鼓鼓掌。
從這部電影開拍以來,
困難籌資以及高達7億新台幣的成本預算我們都已從新聞得知,
但真實人力和各項動員是怎樣辦到的呢?
幸好後來有這本“電影‧巴萊”,
熱切地交代了製片,化妝,選角,勘場等有趣的故事。
選角過程就折煞了一群劇組人員,
為了要找素人的原住民演員,要找的人數又多,
他們在山區設起路障,看到路過“有型”的人就拍照,
因此常被誤以為是詐騙集團;
他們也到各個婚喪喜慶場合找人…對,連喪禮也在偷偷找,
後來還找到國防部去,請國防部放行一些身強體壯的原住民。
找到了之後再集訓,
不論是體能還是表演,這些素人們一開始還達不到要求,
像演中年莫那魯道的林慶台先生,
甚至在體能訓練的時候還心肌梗塞,送到醫院裝心臟支架,
出院後繼續去這樣跑步打鬥,我的媽啊!
電影中年輕莫那和小孩巴萬都有在水中奮力一搏的畫面,
其實在拍攝現場水是一番寒徹骨,驚險萬分,
小巴萬還不會游泳,全身是用鋼絲拉著,
痛得半死又冷得半死←所以他們全都快死了!
台詞也是場災難,
不是每個原住民都是賽德克族人,
尤其泰雅族語系好像是完全不同的語言,
要做動作的同時,又要講外星文,
到底是怎樣的一件難事啊!
然而這些演員後來都不負使命,
成功地表現出獵人般的眼神,
每一個都超殺!完全看不出來是素人!
每個表現都相當地搶眼和自然,
我想,這也和他們是在訴說自己祖先的故事有關,
每一次背起獵刀,穿起戲服,畫上刺青,
他們就能驕傲上戲,
這齣戲對我們漢人,就是個小學就知道結局的故事→easy~
但對這些演員,卻是那麼真實的祖先的故事ㄟ,
所以,在資金短缺的時候,
幾乎其他分組的工作人員都曾有人離開過,
只有這群原住民演員不曾離開,
為的是能訴說一個共同的記憶。
相對於演員們,
其他關於武行,錄音,化妝,髮型等的故事更多了,
許多我們看來“本該如此”的東西,卻是經過了好一番考據。
光是勘景,劇組也跑了好多地方,
甚至在開工前不久,八八水災重創了拍攝地點,
而沒有風災的地方,又因為高麗菜的價錢飆漲,
所以要不就租金漲價,要不就要延後租期啦!
至於電影中看到精采的武打戲,
我還真想不到那些武行是真的摔,真的硬幹,
摔下高台,摔下岩壁,
看到這裡真的是千百個佩服!
放棄比較容易,但選擇堅持下去永遠是最難的,
就像電影莫那的兒女訣別時,哥哥對妹妹說的,
活著的人最辛苦,
不但要活著,還要當個驕傲的人呢!
看完了這本“電影‧巴萊”,
我想參與拍片的所有人,都可以驕傲地說,
我是“賽德克‧巴萊”的一分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