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信仰本能》
作者:傑西.貝林
原文作者:Jesse Bering
譯者:朱怡康
好久好久以前,
陶子唱著:天空不要為我掉眼淚,
那時我想,天空到底為什麼要為我們掉眼淚呢…
雖然正確時間點現在已經不可考了,
但確確實實地,在我生命中的某一天,
就那一天,我在胡思亂想的時候,
竟然想到,這個世界沒有神吧。
反證是什麼呢?
我不喜歡大家創造出來的神的樣子,
白人男性,out!
喧鬧的小玩偶們,out!
有好多手好多腳的,out!
穿著飄逸長裙或是一臉慈母樣的大嬸,out!
沒什麼原因,我就是不喜歡這些形象,
對那麼年輕的我而言,
這代表的全指向一件事情→神是人想像出來的,
而且這些人還沒有什麼想像力…
那是個不怎樣的午後,沒有陰雨沒有人被拋棄,
我直率的眼睛看不到任何老天給我的暗示,
要我再多想想多看看,
於是,神是人想像出來的,
這就是我的信仰,
而且自此之後,我對此深信不疑。
我知道,這樣的反證很薄弱,
隨便遇到一個狂熱的宗教份子,
我都會像剛中了葉問的詠春拳一般歪著臉飛出去,
於是這份黯然的無神論也只是輕放在心中,
尤其自己選的行業看盡身離死別,
若大嘴巴說出:
「我才不信33號是你剛死去的阿娘透露的中獎號碼!」
可能會顯得異常沒有愛心。
Anyway,也沒人問我,
就自己相信自己的小小推斷就好了。
直到這本書“信仰本能”的出現…
很好,他把我想的,通通用很具體的方式說出來了。
﹝ 對不起啊,作者大人,我絕無意掠美,
但你所說的,我真的都曾想過喔!﹞
信仰的出現,不可否認地讓許多人健康一點地過生活。
畢竟有些事,是受教育後我們認知為“正義或該做的事情”,
不幸地卻和我們心中“真正想做的事情”可能天差地遠,
這其中的鴻溝卻可以用“信仰”拉近,
靠著“信仰”的約束力,我們得以收斂慾望之心,
試圖往一個正道走去。
但信仰的約束力來自何方?
絕大多數是對未來,或說永生的保證。
如果相信那個惹我發飆的渾球會祖宗十八代都死得很難看,
那我現在忍氣吞聲一點大概還可以。
如果相信我不殺生會積多一點陰德,那我現在少點口福可能還過得去。
基本上“信仰”能讓人“算計”到更久更遠的那一天,
時間軸拉到無限大時,確實能讓“現下的遭遇”的影響力變小啊。
有“信仰”的第一步,是人類傾向於相信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,
都有獨特的意義,是上天帶來的訊息。
然而關於生命,其實不需要有意義,
我們的存在,有沒有存在,宇宙一點都不在乎;
所有發生的事情,他也不需要有意義,
有沒有意義,都是個人或是團體去賦予的,
日本311海嘯,就該是神在提醒世人大自然的力量嗎?
不需要,真的不需要,
在地質年代幾千萬年間,這些事情就是會發生,
不需要為什麼。
如果公益慈愛的神,或是眾神,
需要用各式各樣殘忍,或是隱晦的方式,
才能透露出他的訊息,這也相當弔詭啊!
我們被教導著,適應“有神在看著”的幻覺,
讓我們在思考做出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前,
會考慮一下後果,或至少,神喜歡不喜歡。
最好一輩子都做他喜歡的事情,
這樣最終的獎賞就是能去仙境happy happy,
甚至我們也常覺得神會特別告訴我們什麼,
因此發生在生活中的小事可能都藏著特殊的訊息。
然而,在生活中學習,是一件事,是該做的事,
能學到的事情,是看自己能不能體悟,
不是宇宙或說是神在你耳邊一路拉警報帶來的。
如果想看,信息信息,當然世界各處藏著信息,
賭徒的眼中難道不是全城皆透露著中獎的號碼嗎?
很多事情真的都不需要為什麼,
例如,我愛你,
這件事情,決定了就好。
不相信有神,
這件事情,決定了就好。
至少,我的死亡,應該沒有黑暗,
因為,死亡就是死亡,
不會有任何感知…
包括黑暗。